查看原文
其他

燃爆了!成都未来二十年的城市规划出炉!?

2017-11-02 1992 成都向上UPchengdu


今天凌晨,成都规划公众平台发布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并面向公众征集意见,意见征求时间截止到11月底。



这一总体规划,成都是直接规划到了2035年,涉及成都方方面面。具体都有哪些重点,一起跟随UP君来看看吧!


图片来源:成都电台



01

成都确立 “ 三步走 ” 战略目标

四大战略定位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系统谋划成都未来发展新蓝图。目标定位上,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 “ 两个阶段 ” 发展战略,以世界眼光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确立 “ 三步走 ” 战略目标 ——



1

至2022年,全面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建强区域中心城市。


“五中心一枢纽”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宜居度和吸引力显著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大城市病”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成渝城市群极核地位明显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2

至2035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的引领作用持续发挥,成为“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渝世界级城市群基本形成。

3

至2050年,迈入可持续的世界城市行列。


建成国际运筹中心、国际创新中心、国际文化中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享受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面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


建强区域中心城市、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冲刺世界城市,成都这一波接一波的大旗扛的确实燃!



除此之外,在城市战略定位上,规划提出成都 “ 四川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 ” 四大战略定位。这表明,成都不仅要充分担当省会城市责任,还要充分发挥成都在西部地区领先的功能优势以及充分发挥成都联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枢纽作用。同时,世界文化名城的定位将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塑造别样精彩的人文魅力和城市气质。


02

人口规模发展规划

水资源承载力是成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在此次的规划中,成都确定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1360万。目前,根据成都统计局数据,2016年成都常住人口为1591.76万人。

联想到早前发布的一些政策规划以及近期拍卖地块容积率的大幅降低,除了人口控制,人口逐渐向 “ 外 ” 分散也是成都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人口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03

东南西北中

差异化发展五大主体功能区

在今年四月,成都发布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针对各个区域,成都也明确提出了不同的发展重点。据此规划介绍,成都将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十字方针,高起点规划东部区域,高水平发展南部区域,高标准建设西部区域,高质量改造北部区域,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构建东南西北中差异化发展的五大主体功能区,奠定成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



高起点规划东部区域,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

东部区域是成都“一心两翼”的功能新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新兴增长极,范围包含龙泉驿区车城大道以东部分,青白江区和天府新区龙泉山部分,简阳市、金堂县全域。

规划定位 “ 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门户、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彰显天府文化的东部家园 ” ,重点培育实体经济,形成新动能

高水平发展南部区域,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

南部新区是都市功能拓展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域,范围包含天府新区直管区(五环路—成自泸高速—车城大道连接线以外部分且不含龙泉山)、双流区(五环路以外部分)、新津全域、邛崃市(羊安、牟礼、回龙三镇)。

规划定位为 “ 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创新驱动先导区、新经济发展典范区、国际化现代新区、区域协同示范区 ” ,重点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好全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高标准提升西部区域,探索城市绿色发展新模式

西部区域是都市现代农业和生态功能区,全市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都江堰精华灌区农耕文明和水文化展示区,范围包含彭州市成绵高速复线以西部分,都江堰市,郫都区、温江区五环路以外部分,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除羊安、牟礼、回龙以外部分,蒲江县。

规划定位为 “ 成都市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西部绿色低碳科技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宜居的现代田园城市典范区、世界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和天府文化重要展示区 ” ,重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高质量改造北部区域,增强区域一体功能新支撑

北部区域是都市功能优化区、全市优化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区域,范围包含青白江区(除五环以南、成青快速以西的局部区域和龙泉山部分)、新都区(五环路以北部分)、彭州市(成绵高速复线以东部分)。

规划定位为 “ ‘ 一带一路 ’ 的重要门户枢纽、成德绵区域协同发展的先导区、成都市北部生态屏障、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城市有机更新示范区和彰显天府文化的和谐宜居家园 ” ,重点强化北部地区生态屏障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优化产业形态,构建适应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

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开创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径

中部区域是都市功能优化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主要承载区,范围主要为五环路以内区域。

规划定位为“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国际交往核心区、天府文化集中展示区,成为城市极核和最能代表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水平的高品质高能级生活城区”,重点是通过“三降两提”推动整体优化提升。


04中心城区发展重心向东、南移

成都如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必须抓住成渝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细化落实“五中心一枢纽”核心功能;必须立足成都差异化的资源禀赋条件,统筹考虑提升与疏解、集聚与转移、拓展与更新的关系,大力调整空间结构,明确城市重点向东发展,形成“一心两翼一区三轴多中心”的新型空间格局。



据规划介绍,成都要构建 “ 一心两翼一区三轴多中心 ” 的市域总体空间结构。 “ 一心 ” 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两翼”为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 “ 一区 ” 为龙门山生态涵养区; “ 三轴 ” 为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 “ 多中心 ” 为8个区域中心城。

此外,除了市域总体空间结构,规划还提出 要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强化扇叶状格局,构筑 “ 双心、双轴、多点 ”  的空间结构,引导中心城区发展重心向东、向南转移

其中, “ 双心 ” 是指老城中心和天府新中心;“双轴”是指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 “ 多点 ” 是指集中承载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的主中心、副中心和片区中心。


05

看得见的青山绿水

成都生态格局

据此规划,成都明确在市域内构建 “ 两山、两网、两环、六片 ” 的生态格局。“两山”为龙门山和龙泉山; “ 两网 ” 为岷江水系网和沱江水系网; “ 两环 ” 为环城生态区和环二绕生态环; “ 六片 ” 为都彭生态区、崇温生态区、邛蒲生态区、天府生态区、龙青生态区和金简生态区等生态绿隔区。



此外,规划还提出将龙泉山由生态屏障提升为 “ 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 ” 的城市中央绿心,承载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务以及对外交往功能,形成两翼共享的世界级品质城市绿心和国际化城市会客厅,带动城市品质提升。



全域增绿,构建全民体验的五级绿化体系 —— 由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形成的五级绿化体系。

完善天府绿道体系 —— 规划建设区域级绿道、城区级绿道、社区级绿道,共同构建串联城乡公共开敞空间、丰富居民健康绿色活动的天府绿道体系。规划形成“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区域级绿道。其中,“一轴”是指锦江绿道;“两山”是指依托龙泉山与龙门山的旅游资源建设的龙泉山森林绿道、龙门山森林绿道;“三环”是指利用三环路、环城生态区、二绕郊野绿带建设的熊猫绿道、锦城绿道、田园绿道;“七带”是指沿着主要水系建设的七条展示天府文化、串联城镇村的休闲绿道,包括走马绿道、江安绿道、金马绿道、三河绿道、东风绿道、沱绛绿道、毗河绿道。


06

交通

完善路网体系,提升路网密度

根据规划,未来成都交通将要完善路网体系,提升路网密度,强化道路交通效率。构建网络化、多层次、高标准市域快速交通体系 —— 完善市域高快速路网络,构建高效互联道路体系,新增成青高速、成巴高速入城段、扩容城南高速等,总体形成 “ 三绕十五射 ” 高速公路网络。规划新增成彭快速、成青金快速路等,加密形成网络化市域快速路,实现市域 “ 半小时 ” 交通圈;构建三铁融合市域轨道交通体系,引领城市发展格局;优化内河航运,完善市域交通体系。构建三网融合城市绿色交通体系 —— 完善城市轨道、地面公交、慢行网络,强化枢纽体系;以城市轨道为基础优化地面公交;完善慢行交通网络;构建层次清晰的四级客运枢纽体系,促进三网融。

中心城区依托 “ 十六高二十五快 ” 高快速路构建一体化和网络化路网体系。中心城区规划结构性主干路68条。至2035年,中心城区路网密度达到8千米 / 平方千米。



除了内部交通,在对外交通上,成都将打造洲际门户枢纽机场,构建国际航空枢纽 —— 依托 “ 一市两场 ” 格局,强化航空枢纽能级;加密洲际航线,强化空港国际中转能力;加密腹地航线网络,扩大辐射范围;完善空铁通道,拓展中西部腹地。

深入落实 “ 蓉欧 + ” 战略,构建国际铁路货运枢纽 —— 拓展蓉欧通道,强化国际货运网络;完善腹地铁路网络,拓展辐射范围;加强港区联动,建立空铁水多式联运体系;优化场站布局,强化铁路货运枢纽体系。

融入国家 “ 八纵八横 ” 高铁网,构建国家铁路客运枢纽,实现4小时连接 西安、昆明、贵阳、兰州、武汉等城市。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构建国家高速公路枢纽。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提升通信枢纽联通能力,构建国际通信枢。

除了上述六大点外,此次在《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中,还提出了文化、地下空间、城市设计等其他方面的未来城市规划。



在文化方面,规划提出,要构建 “ 一环、两轴、四线、五片 ” 的全域文化空间保护展示体系;在城市设计上,将构建 “ 三轴、四片、多点 ” 的整体景观格局,强化空间景观秩序,突出三轴统领城市空间格局、串联重点景观区域与景观节点的骨架作用。

此次《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的提出及意见征求,让我们也看到了未来成都发展的轮廓及方向。可以预见,成都未来将越变越好!更多规划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

  

- END -



编辑:1992

美编:Amy

主编: Comet 

图文来源: 成都向上/ 成都规划公众平台 / 成都发展改革 / 四川发布

商务合作:请添加个人微信账号:cdcluoyu 谢谢!

申请入向上微信群:请添加个人微信账号:Kanpta1205 谢谢!

本文章由成都向上团队原创,请勿擅自复制、转载;如需转载,可联系客服人员授权;如有抄袭,UP君将投诉到底,直至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